《庄子的世界》王景琳-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奥丁读书小站】(njdy668),首页回复书名或者数字4993,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王景琳

内容简介:

《庄子》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庄子文章以其特有的瑰丽想象、变幻莫测的故事,构成了别具一格的世界。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评其文’意出尘外,怪生笔端’,鲁迅先生也说:’其文辟阖,仪态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所谓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来结构文章,给人以新奇有趣之感。

但《庄子》中涉及的大量历史典故以及纵横浪漫的文风,有时又让人难以准确明白地理解,所以此书又比较难懂。鉴于以上特点,王景琳、徐匋二位学者拈出《庄子》中比较重要而有争议的意象、事物、词语等,进行深入浅出的分解与辨析,使枯奥晦涩的关节点得以准确而平实的疏通与解读,为更加深入、准确地读懂《庄子》,扫清了障碍,带读者真正进入’庄子的世界’。

摘选

喜怒哀乐:“我”之根源

庄子在指出大知小知、大言小言们的“心”已经“近死”之后,笔锋一转,写道: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

“喜怒哀乐”说的是人皆有之的四种最基本的情绪或者情态。“虑”,思虑,指对未来的谋划;“叹”,叹息或感慨,当指对往事的反思与悔恨。“变”,是变化,形容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抉择;“慹”,不动,指对事情执着的态度;“姚”,姚冶,指美女;“佚”,奢华放纵;“启”,开拓,开张,指对财富的向往;“态”,形貌,指对外貌的追求。这十二个字所描述的人的心理与情态,在庄子看来,是造成人们心中之“我”的最基本要素或者说是“我”之根源。

一般《庄子》研究者都认为这十二个字承“大知闲闲”而来,仍在描述“大知小知”。例如郭象就说:“此盖性情之异者。”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索性直接给这几句加上主语:“他们时而欣喜,时而愤怒,时而悲哀,时而快乐,时而忧虑,时而嗟叹,时而反覆,时而怖惧,时而浮躁,时而放纵,时而张狂,时而作态。”这种理解当与各种版本《齐物论》的分段有关。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齐物论》版本大都从“大知闲闲”到“其所由以生乎”合为一段。这样自然就把“喜怒哀乐”一段的主语归属为“大知小知”。但是仔细揣摩文意,不难看出,从“大知闲闲”开始,庄子描述的都是大知小知、大言小言们“心斗”的种种行为、心态,但“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已经为此段做结。从“喜怒哀乐”开始,庄子转而展开了对人的情态与人性的剖析,探讨的已不再仅仅是大知小知、大言小言,而是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是要从人的情态的萌发揭示出“我”所产生的根源,故而另起一段才更合乎庄子的原意。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一般认为这三句是对人的心理活动所作的描述,在写法上是并列的。其实,这三句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侧重,展示了不同的层次,但三者又相互关联,互为表里,形成一种循环。“喜怒哀乐”属于人们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也是人最基本的情态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源自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悲欢离合、得失输赢,是外在世界带给人的情态反应,也是人释放心理压力的一种方式。“虑叹变慹”说的是人在遇到大小事物时内心的不安与思虑,其中既包括对以往成败的总结,也包含对未来如何获取更大成功与利益的谋划。与“喜怒哀乐”不同的是,“虑叹变慹”带有明显的理性色彩,属于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而“姚佚启态”则是人对物质生活或者感官刺激的追求与享受,说的是人在现实社会中面对各种诱惑所产生的各种欲望以及对各种欲望的追求与满足,是“喜怒哀乐”的外在表现。可见,这十二个字精炼地概括出人所具有的一种周而复始、互为表里的心理与情态活动。

庄子认为人的这种情态与心理活动是周而复始的,不但片刻不会停止,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滋生。那么,这种心理活动是如何产生的,又是从何产生的呢?

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乐出虚,蒸成菌”两句,成玄英的解释是:“夫箫管内虚,故能出于雅乐;湿暑气蒸,故能生成朝菌。亦犹二仪万物,虚假不真,从无生有,例如菌乐。浮幻若是,喜怒何施!”陆长庚《南华副墨》解释为:“如乐之出虚,乍作乍止;如蒸之成菌,倏生忽死。”他们都认为庄子“喜怒哀乐”这十二个字所描述的人的心理活动是虚幻不实、变幻无常的。其实,庄子这里只是用了两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对于任何个体来说,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心理与情态现象。它们的滋生与萌发,犹如风过窍穴会发出声音,湿气蒸发便会产生菌类一样简单、平常。因为这种心理活动是人与生俱来的原始萌动,所以才会“日夜相代乎前”,而不可能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找到一个产生“情态”与“心理”的根或者根源。

“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就是这样日夜不息地纠结于人“心”,却从未有人去思考探索这一切从何而来,缘何而生。于是庄子禁不住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

“已乎”,意思是“算了吧”;“此”,指的就是“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由”,由来,根据。此处的“生”是理解这句话的重点所在。郭注成疏都认为这里说的是“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皆为“自生”。陈鼓应也直接把这一句译作“岂能找出这些情态变化所以产生的根由呢!”照此理解,“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与上文“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在意思上几乎完全重复。然而,如果我们把“生”解作生存、生活,意思就完全不同了。这几句话应该是说:算了吧,算了吧!终日沉溺于“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之中而不可自拔,人,难道就是为了七情六欲而生存吗?这一句可视为是庄子对芸芸众生对待生存、生命的态度的感喟,也是对产生“我”的根源的一种揭示。不但与上文对大知小知“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的感慨相呼应,同时,也开启了下文对“真宰”“真君”的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