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之王》米努什·沙菲克-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奥丁读书小站】(njdy668),首页回复书名或者数字4819,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米努什·沙菲克

内容简介:

一部围绕“传媒帝王”雷石东展开的“企业侦探小说”,也是一部西方传媒业发展简史。 萨姆纳·雷石东(1923年—2020年),世界第三大传媒集团维亚康姆(Viacom)缔造者,也是“内容为王”理念的率先提出者,被称为“能与默多克抗衡的传媒大亨”。这个传奇的犹太商人见证了新旧好莱坞新旧时代的分野,也以一己之力改变过电影的分成制度,为自己的家族创造了难以计数的财富,成为人们口中又敬又憎的“传媒帝王”。

他的人生各个阶段均极富戏剧性:

前半段人生,像一部野心勃勃的职场励志剧:从一个油毡布小贩之子,从波士顿西区的犹太移民廉租房,一步步攀到哈佛法律学院,将父亲的只有几家汽车影院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拥有400个银幕的大型连锁影院。

55岁时的“灾难片”:雷石东遭逢一次严重火灾,身体45%的皮肤被烧毁,右手腕几乎已经脱离了身体,却浴火重生。对赢的激情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使他战胜了死神,度过了生命中的艰的岁月——人生经历比好莱坞电影还精彩。

60岁后,像一部现实版“权力的游戏”,63岁时雷石东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收购传媒巨舰维亚康姆。年近70岁时,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收购(收购了派拉蒙电影公司,成为《阿甘正传》《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以及《海绵宝宝》的幕后缔造者)、吞并和极强的控制欲缔造了自己的传媒帝国,登上好莱坞权力之巅。

晚年生活,则像一地鸡毛的“宫斗剧”:经历家族纠纷、高管内斗、行业剧变……他一生紧握权力,终沦为他人权力斗争的工具。 这是一部细节极为丰富的人物传记,讲述了雷石东的成长经历、商业版图的建立、数十年的家族暗涌、企业斗争,以及对美国商业和流行文化的影响。

摘选

父亲忙着推销油毡,我的脑海中还能清晰地浮现他当时的样子——肩上扛着一大卷油毡,朝卡车走去。

1938年8月10日,暗夜降临,对一个传媒帝国来说,这是一个不甚吉利的开始。

这是纽约州首家驶入式汽车影院的开映之夜。在长岛谷溪的日出高速公路一侧,600辆小汽车在泥泞的废弃机场的停机坪上蠕动,大雨噼里啪啦地敲击着车辆的金属圆顶,仿佛作势要使电影画面变得模糊,并淹没影片中的对白。观众风雨无阻地赶来观看《群星闹学》,这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摄制的一部滑稽搞笑的歌舞喜剧片,由沃尔特·康诺利和吉米·杜兰特领衔主演,讲述了一位电影明星告别好莱坞去读大学的故事。除了哈尔·勒罗伊的软腿踢踏舞、“活宝三人组”客串的配角及杂耍演员查兹·蔡斯口吞点燃的一把火柴,这部电影确实乏善可陈,更别提它已经在室内影院整整放映6个月了。

但是,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正如汽车影院行业经常出现的情形,有能力到日出汽车影院来的观众不光是为了看电影,也是为了体验一回这种观影方式。他们沿着纽约城外那段与铁路并行的孤独的高速公路一路开过来,在快入场时会驶过亮闪闪的巨大广告牌(召唤开车的人“端坐车中”,花35美分就可“享受电影的视听盛宴”),还会穿过为了防止路人不花钱偷窥电影而专门种植的茂密常青树,再经过一面5层楼高的蓝绿与赤褐色相间的钢筋混凝土屏障。在影院入口处,容光焕发的年轻人穿着浅色的夹克衫,打着黑色的领结,戴着船形帽,忙着引导汽车驶到呈扇形分布的坡道车位上,以确保无论谁的雪佛兰多大、多方正,都不会遮挡其他人的视线。这些年轻的服务员从一辆车奔向另一辆车,从挎在肩上的大木箱里拿出零食来分发给人们。在开映式前的几个星期里,作为该影院的开发商,欧文·查宁领导的纽约建筑设计与建造公司一直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媒体还大肆宣传该公司的这一最新作品,好像它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迹。1查宁的公司因建造曼哈顿中城的那些奇迹般的建筑而名噪一时,譬如华丽的洛克希影院(Roxy Theatre),在1927年竣工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影院之一,还有建成于1928年的装饰艺术地标建筑查宁大厦,它当时也是曼哈顿最高的建筑物。因此,当查宁的公司开动公关机器来全力宣传其占地12英亩[1]的汽车影院,这件从他们庞大的“绿色田野”郊区开发计划中脱颖而出的杰作时,公司没怎么费力就让大多数报纸杂志争相报道,称那块长60英尺[2]、宽48英尺的银幕“据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块银幕”,并且“根据占地面积可被视为纽约地区‘最大的’电影院”。2《大众科学》(Popular Science)高调地以“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影院银幕”为头版标题,标题上方是一张照片,一个男人站在银幕前,两相对比,他仿佛就是装饰艺术金字塔前的一个小黑点。3

但随着开映式的临近,引导人们对汽车影院感兴趣的任务落到了名不见经传的马克斯·罗思坦身上。这是一个身材瘦长、说话轻声细语的波士顿人,他有着一双敏锐的蓝眼睛、一张长脸和一头浓密的头发,这令他看上去和电影明星没什么两样。罗思坦是日出汽车影院公司的公众形象代言人,这家总部设在波士顿的公司是在1938年初夏仓促组建的,当时长岛的规划官员已经决定批准建造一家汽车影院。《纽约时报》报道,1938年7月3日,查宁宣布,他已将这家价值5万美元的影院“长期”租赁给日出汽车影院公司,由后者具体运营。对一位有两个孩子的36岁父亲来说,这可是办成了一桩了不起的大事。在当时所有的新闻报道中,没有任何报道提到罗思坦是如何搞到那笔钱的。直到若干年后,事情的真相才浮出水面:其实他有个幕后合伙人——哈里·萨甘斯基“医生”,这是一个由牙医转行的波士顿赌徒。

“他们在一起做了44年的合伙人,”萨甘斯基的儿子罗伯特·塞奇说,“我父亲曾帮忙往各家汽车影院投钱,一开始投资的对象就是日出影院。”

但是,由于显而易见的原因,萨甘斯基一直隐身于幕后,这样抛头露面的就只能是罗思坦了。作为汽车影院的核心开发商,查宁自然追求极致和宏伟,而罗思坦则强调汽车影院的实用性和无障碍性。罗思坦告诉《布鲁克林每日鹰报》(Brooklyn Daily Eagle),汽车影院主要服务于“家庭需求”,高度聚焦于该报所说的“残疾人和老年人,他们无法走进普通的电影院,但可以被带到汽车影院来”。4罗思坦指出,波士顿地区的剧院特别受欢迎,因为它们减少了街道上的汽车数量,缓解了交通拥堵。对这家落户于长岛郊区最早向外扩张的几个延伸区之一的汽车影院来说,这是一个有点儿独特的亮点。他说,一边看电影,一边吸烟和聊天,而不会惹恼其他观众,则是汽车影院另一个关键的优势。

如果说,看起来罗思坦似乎在尽一切人为的可能,要赶在其“愣头青”菜鸟的形象形成之前,就把它从人们心中彻底抹除,那是因为他其实就是在这样做。他很清楚不这么做会有怎样的风险。他向纽约各大报纸推销自己,宣称自己是汽车影院专家,对近年来在波士顿郊区突然兴起的汽车影院的运营“一直很有兴趣”。但他没有提到的是,在那之前不到一年,波士顿郊区也曾发生反对汽车影院的社区抗议,那是这个新兴行业所经历过的最早也最激烈的抗议之一。1937年10月,250人聚集在波士顿西南边缘的戴德姆市政厅大楼,抗议在新修建的1号公路和128号公路交会处建造汽车影院的提议。邻近社区韦斯特伍德的行政董事会主席表示,提议中的汽车影院“将对社区构成威胁并带来伦理危机”。5相关计划遂被否决。[十多年后,罗思坦和萨甘斯基在此地开了一家汽车影院,从那时起,这里逐步演变成了位于遗产广场(Legacy Place)的豪华气派的Cinema de Lux,即罗思坦后继者的连锁影院的核心项目。]

当地报纸关于开映之夜的广告将上述亮点概括为:“日出汽车影院,长岛最新呈现。新颖而开放的观影方式:只需安坐在自家爱车里。无停车烦恼,也无须排队等候,着装随意,还可吸烟、聊天,惬意无比。每逢周日、周三和周六放映新片。每人票价35美分,停车免费。晚上8:30及10:30开映。”6

总之,一句话:“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