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共情的时候别讲道理》-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奥丁读书小站】(njdy668),首页回复书名或者数字4752,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德]莫妮卡·海因

内容简介:

高情商的人用拥抱和无声的陪伴解决问题,低情商的人面红耳赤、滔滔不绝地讲道理。知乎上曾有人发起这样一个话题,内容是“最让人讨厌的沟通方式是什么?”众多答案中,“讲道理”排在了第一位。仔细揣摩不难发现,大家之所以不喜欢讲道理这种沟通方式,大抵是因为,多数情况下我们和自己的爱人、朋友、亲人、同事有着类似的知识储备、经验背景,也就是说,这个圈层里的常识性道理和逻辑大家都懂,用不着谁来讲。

有句话说得好,安慰一个哭泣的人,最好的方式不是说“不要哭”,而是说“你一定很痛苦,想哭就哭吧”,或者“我陪你一起哭”。这就是“共情”。人类高级别的安慰,就是理解别人的痛苦,并陪伴他。

在本书中,莫妮卡博士为我们剖析了以往对共情的错误认知,列举了10种阻碍共情力的屏障,以及10个培养共情力、改善亲密关系的方法。她告诉我们,习得共情的能力,可以让你充满力量,给予所爱之人理解、支持、温暖、慰藉与疗愈,帮其战胜痛苦与绝望。翻开本书吧,从此收获高质量亲密关系。

试读

人们的内心世界

人人都是不同的,理论上我们都很清楚。可尽管如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经常忘记大家来自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处境、信仰和行为方式。在私人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微小的冲突,这些冲突最终总是与人们根据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个人的经验和信念出发来行事有关。内心世界的模型来自建构主义,我们所追求的一切正确的事物,对“正确的”世界所持有的观点都会呈现在上面,包括我们自己的感知。

内心世界的画面是由我们用所有感官在生命长河中积攒的经验所组成的,于是就诞生了由山川、湖泊、岛屿和森林组成的自然风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内心世界代表的只是一个专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上面不含其他经验,没有人能像我一样了解这个世界,尽管也有对我来说被隐藏的山谷和丘陵。

我的一个客户曾经将内心世界比作宜家PAX柜子,很多人都有一个,但几乎没有一个与另一个完全相同,因为人们选用的功能和零件不同。因此,它仍然是每个持有者都可以使用的PAX柜子,但是其内部本质上与其他柜子是不同的。

内心世界可以根据情况而变化,部分可以自行强化,其他的可以自行重建。它就是这样不断强化或重建,并形成我们的经历:当女人想生一个孩子时,她所见之处都有孕妇;想买一辆新车时,最喜欢的车型在路上随处可见。因此,内心世界会在生活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但是长期保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基本信念,也就是我们对世界和人的看法,我们的价值体系就建立在内心世界之上。如同自然景观的变化一样,这些系统也会在多年后发生变化,因为人在生命的长河中一直不断地发展着自己的个性,正如随着时间的流逝,山川和湖泊发生变化,新的岛屿形成,一些岛屿下沉,消失在黑暗中。

这些岛屿或山脉中就有我们的同理心能力,在所有人的内心世界中都可以找到它们,而且大小不一,某些只是被掩埋或遮盖了。

当我们彼此交谈时,经常会发现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会让人感觉糟糕或让人压力增大,但也可能是有趣或轻松的。我们发现大家的内心世界存在很多差异。正所谓众口难调,而这正是一种丰富的方式:如果我的朋友、伴侣和家人总是不表达不同意见,我将会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并把它当作所有事物的标准。这正是我们所有人或多或少要做的事——这取决于我们准备质疑自己和接受新想法的意愿程度。

我发现内心世界的概念非常丰富,因为在接受商务培训过程中,我学会了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尽可能远地移到别处(就目前而言),然后去探索他人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发表评论、提出建议或做出判断。这种内心的“放空”几乎跟我目前为止做过的事情是相反的:作为语言培训师,我丰富了其他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可以从专家的角度说应该做什么。

在这方面,教练的工作跟培训师有本质上的不同。教练询问受训者内心世界里的情况,而培训师会留下新的内容,并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适时改变受训者的行为。

我们可以认为,人们对未在自己内心世界里出现过的事物,一开始会觉得很奇怪。我们的生活是按照一定标准来的,于是朋友圈就形成了。圈内这些人内心世界应该是可以相互协调的,而且在一段友谊中价值观和信仰会有重叠。然而,他人身上总有一些我们尚未认识到的小岛、森林和湖泊——或是我们自己身上的。只有遇到未知的人,我们才能真正成长并变得更善解人意。我们经常很难融入不同的事物中,差异越大,融入其中就越困难。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是理解的基本要求之一,但这是对初学同理心的人而言的。理解与自己相似的人相对容易些。

问题就在于它是否完全是同理心,还是毫无疑问地只是同情。

同理心:来自希腊语,过去是同情的意思。“pathos”一词,意思是“伤痛”和“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词已发展为“愉悦”和“喜爱”。我们在他人身上认识到与我们相似的痛苦或喜乐,并将自己映射在他身上。之所以能达成一致,是因为人们有相同的感受。

社交媒体强调相似性。脸书算法的工作就是给人们推送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我的虚拟内心世界由“自我扩展”组成,而不是由不同的、令人不舒服的事物组成。这是多种不同群体正在体验的生活,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世界发帖和评论,因此人们坚定了方向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人们以这种方式证明自己,并最终接受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就是普遍的看法。

我曾经不慎进入一个网站,发现这里赞颂的思想让人感到害怕。这些人的内心世界跟大多数人完全不同,那我现在怎么办?人们是如何进行必要的对话,以增进理解、消除偏见的?线上通常是无法起效的,我们可以从许多尖锐的评论中看到,彼此间大动肝火和人们间的互动没有太大关系。

另一个问题是,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展现并优化自我,以至于他们的自我完全消失了。要知道自我意识、自我实现、自我感知和自我发现,所有这些对于同理心都是非常宝贵和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考虑自我也不可取,我认为这很危险。

如果我们只考虑和照顾自己,在某种时候会减少留给他人的空间。

这就像走钢丝,等到达哪一点才能成功离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去感知他人呢?

走出自我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临界点在哪里?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很重要,但又不是最关键的?他人的内心世界又如何能让我们产生兴趣,受影响和感动?他们对我们很重要吗?我们如何才能变得更加柔和并停止继续顽强地捍卫“自己”的权利,就像孩子捍卫自己的沙堡一样?从长远来看,我们如何实现和平共处?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何时能够共存?所有人的内心世界何时会有自己的光彩?

·内心世界由各自的经历组成。

·它是非常个人的,并且在他人身上可以通过探讨来发现。

·“自我”覆盖了其他人的内心世界。

·同情心意味着要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要拿出比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大的激情去探寻它。

·斯里兰卡的故事

谈到内心世界,讲一个在斯里兰卡发生的故事吧!马渡河(3)流经该国西南部。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群年轻人来这里游泳。他们嬉戏、玩乐,享受阳光和生活;他们交谈、戏水玩耍,享受这美好时光的轻松惬意。一位非常擅长游泳的人突然想要用脚触碰河底,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潜入水中并用脚趾触地。但是当他想露出水面时,他的衣服被水中植物绊住了。衣服掉落,年轻人有一个糟糕的想法:可能有动物已经夺走他的衣服了。他游到水面,但他不想赤身裸体地在其他人面前游泳,所以他再次潜入水中,在浑浊、搅动的水中寻找长袍。当找不到衣服时他开始恐慌,慌乱间不小心呛到了水,最后他再次挣扎着浮出水面求助。其他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他只是在开玩笑。但是库萨拉·特罗(Kusala Thero)是他的好朋友,发觉朋友陷入困境,便毫不犹豫地游过去帮助他。

但是,库萨拉·特罗不擅长游泳。尽管如此,他还是试图帮助他的朋友,后者在恐慌中紧紧抓住他,并把他往下拉。拯救他的特罗保持着成年人该有的沉着和镇定,尽管他知道此时的情况发展并不好,但他仍然保持着冷静。他知道如果他现在恐慌,他们俩都会淹死。最后,岸上的另一位年轻人察觉到后,便立刻游过去从特罗这里救走了呛水的那个人,他们最终都重新回到水面。

当特罗告诉我这个故事时,他微笑着说:“我当时很有同理心,但那是错误的!我不擅长游泳,我忘记了对自己也要有同理心。如果人们不理智地使用同理心,它将毫无益处。我可能会和我的朋友一起淹死,那对任何人都没好处!”

为了探寻同理心的本质,最终我在2017年1月到达斯里兰卡。前一年我参加了一位学者的冥想课程,这位学者正是特罗。我开始和他谈论同理心,他邀请我到他家乡和他见面详谈——因为在他的研究中同理心起着重要作用。我刚到,特罗就告诉我不会合理地使用同理心将会变得如何危险。他说:“同理心总是这样,我们必须就如何使用它做出明智的决定,否则它绝对是毫无意义,甚至是危险的。”同理心是毫无意义,甚至是危险的?

“有人在我的眼前落水了,我察觉到了,每个人都能察觉到,但是我没有选择合适的方式。我本可以带我的朋友来帮忙,但所有人都认为他在开玩笑。我想帮助他,但他把我往下拉,我们都在往下沉。他不停地大喊着:‘救救我!’我根本动弹不得,我们又下沉了两次。我调整了呼吸,不得不采取自救措施。我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惊慌。那一刻,我终于对自己产生了同理心,因为恐慌可能会杀死我。最终我的一个朋友把他救走,我们都安全了。结果还好,我只呛了两三次水,但是一点都不愉快。”当他说起这些时,禁不住笑了起来。

同理心也有阴暗面

同理心似乎也有其阴暗面。弗里茨·布雷索波特(Fritz Breithaupt)在他2017年出版的著作《同理心的阴暗面》中向人们发出警示。他认为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同理心,他认为同理心会损害我们的自身利益——正如特罗所描述的,我们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弗里茨·布雷索波特还认为同理心甚至会激化矛盾,因为人往往倾向于支持同情弱势的一方。因此,同理心可以使我们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而不是表达出真正的同情心。通过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可以让助人者感觉很好,但对受助者的伤害却很大,这种同理心是自私的。

他认为,施虐性地享受同理心的这种现象,不但精神病患者有,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有,尤其是当人们被轻视、在公开场合丢脸或被羞辱的时候。不幸的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让我们想象一下网暴、青少年中的欺凌、职场上妇女被压迫的情况,以及不合理的劳动条款等。每个人都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被这样对待会做何感想。尽管如此,显然有些人喜欢看到其他人遭受痛苦,虽然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