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奥丁读书小站】(njdy668),首页回复书名或者数字4627,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曾仕强
内容简介:
人际关系本来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运用得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用错了,用歪了,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自古以来,中国人建立的是一种举世罕见的人伦关系。
它与人际关系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而后者主张“人生而平等”。不论人际关系还是人伦关系,都有赖于良好的沟通。现代人很喜欢说话,却大多不善于沟通。许多人掉进“我有话要说”的陷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尽管中国人十分讲道理,但中国人的道理通常是相对的。
所以,中国人常常陷入“先说先死,不说也死”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在先说和不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的沟通,以期达到“说到不死”的境界。
试读
人际关系的三个阶段
务实求本是人际关系的第一阶段,属于人际关系的基础工程。我们都知道,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规规矩矩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诚实做人,不得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并且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别人。做事实在、为人诚恳,人人都欢迎。
任何人要获得成功,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正道,一是偏锋。以务实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属于正道;用欺诈的方式来建立人际关系,即为偏锋。循正道获得成功,才是实至名归,值得敬重;因偏锋而获得成功,不过是欺世盗名,并无多大价值,徒然惹人背后耻笑。中国人厌恶权术而欣赏艺术,便是由于艺术才是务实求本的方式与技巧。
做人的根本是实在。求本就应该务实;务实才是真正的求本。所以,求本和务实原本是一样的,那就是实实在在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二者缺一不可,必须兼顾并重。佛祖释迦牟尼说过:“知道自己的愚笨就是聪明人。”一个人由发现自己的缺失到改变自己的行为,正是务实求本的实践。知过必改,是对待自己的最佳途径。
打好基础工程首先要多听少说。人人都有一双眼睛,这是要我们多看;两只耳朵是要我们多听;左右脑是让我们多想;而嘴巴一个,则是要我们少说。可是,现在我经常看见传媒宣示:我有话要说。这种观点不知道害死了多少年轻人。有话当然要讲,只是在讲之前,必须经过许多思虑和历练,才能趋吉避凶,不害人害己。
初出社会的年轻人就算满腹经纶,也不能够忽略一点,即书本上的理论不过是一般性的,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却是现实性的。现实社会充满特殊性,并非书本上那些一般性理论所能够涵盖的。为了避免滥发议论而屡屡碰壁、饱尝挫折,年轻人最好多看、多听,先了解环境,再适应环境,然后才来动脑筋改造环境,最后才有能力合理地创造环境。
社会中正面、负面的状况,也要多看、多听、多问,暂时先不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少开口并不是不开口,而是看准了,想明白了,才开口。这样言必有中,每一句话都合理,正是建立人际关系的优良条件。胡言乱语只会让人家看不起,降低自己的信用。
够条件、有本事,还要加上时空合适,才能够有话直说,不然的话,说出一些话来固然痛快,却也要无可避免地承受某些痛苦了。
先培养条件、练好本事,然后抓住时机、看准场合,再来有话就说,应该比较妥当。有条件的有话直说、有话就说是一种十分圆熟的境界,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这样的。把它摆在前面,当做努力的目标,应该比较安全。若是一下子就要如此,恐怕吉少凶多,少试为妙。记住“祸从口出”的警语,小心说话,才是打好人际关系基础工程的最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