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镜头《中国这100年》《人类这100年2》-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奥丁读书小站】(njdy668),首页回复书名或者数字3880,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肖全

黑镜头20周年纪念版,本套装包含:

《中国这100年》
《人类这100年2》

本书收录了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麦柯里等摄影大师的110幅代表作。这些作品在时间上跨越了一个世纪,地域上跨越了欧洲、美洲、非洲、亚洲以及远东地区。这些图片展示了世界百年重大事件中的微观景象,并通过每个照片主人公的面庞以及他们的人生故事体现坎坷人生以及动荡时代里的人性之美。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个事件,一段世界史。这是一本通过历史中小人物的照片和故事从侧面反映中国变迁的摄影故事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沧桑巨变,很多人都会觉得历史是大人物的局,但是真实的历史是每一个普通人的爱恨情仇、是每一个人的收获与坎坷。这个时代是中国的大时代,也是每一个普普通通中国人的大时代。摄影大师给你带来100余张历史中的面孔,以及中国人的情感与生活。

用100余幅大师级照片述说人类和中国这100年。

本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我们自己真实的人生。

★【知识之书】一本历史书——影像历史,增长知识
大量文字说明,百幅经典照片,真实、鲜活的现代历史故事,让人身临其境,获得参与感、现场感和即视感。
★【审美之书】一本摄影集——经典照片,提高审美
百幅摄影大师的经典摄影作品,每一张能给人带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看这本书就是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见识之书】一本博物志——纵观世界和时代,扩展见识
通过这本书,能直接了解和感知世界和中国,见识百年人类沧桑、中国巨变,让人拥有更宏大的人类视角,增长人的见识,从过去汲取向前力量的勇气和财富。
★【反思之书】一本沉思录——心灵力量,人性慈悲
这些照片能让人了解人性的善与恶、人类的罪与罚,能反思历史的得失、瞻望人类未来,提升人的内在修为。
★【共情之书】一本回忆录——身临其境,奋进共情
书中大部分照片的主人公都是普通人,正是一个个普通中国人,塑造了我们的时代,这本书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更是我们自己真实的人生。
◎普利策新闻奖、世界新闻摄影大奖(荷赛奖)夺冠作品、路透社年度新闻图片、玛格南图片社70年影像精华。
◎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布鲁诺·巴贝、尤金·史密斯、史蒂夫·麦柯里等众多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品。

作者介绍:

肖全:被誉为“中国最好的人像摄影师”,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1991年出版《天堂之鸟–三毛摄影专集》,后又出版《我们这一代》、《我镜头下的美丽女人》《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等十多部摄影集;2012年受邀为联合国拍公益片《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并获得联合国颁发”杰出人物贡献奖”;2019年在意大利RLZZOLI出版《我们这一代》国际版,分别在米兰和纽约举行国际版发布会。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玛格南图片社(全球第一家自由摄影师的合作组织)创始人之一。
罗伯特·卡帕:匈牙利裔美籍摄影记者,20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玛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生活》杂志和“海外记者俱乐部”以他的名字设立了“罗伯特·卡帕金质奖”。
马克·吕布:法国著名摄影师,新中国成立后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曾两次担任玛格南欧洲分部主席,两次获得美国海外新闻协会大奖,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无限奖”(Infinity Award)以及索尼世界摄影大赛终生成就奖等。
尤金·史密斯:当代新闻摄影的大师,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尤金·史密斯奖”,表彰他对人性的信念,并将掖为同样的换负而取得突出成就的后来者。
史蒂夫·麦柯里,美国摄影师,1986年加入玛格南图片社。以照片“阿富汗女孩”(Afghan Girl)而闻名世界,曾荣获“罗伯特·卡帕最佳摄影金奖”和世界新闻摄影大奖。

试读

1936年/ [美]罗伯特 • 卡帕(Robert Capa)著名摄影家,玛格南图片社创始人之一

20世纪初期,西班牙是一个经济贫困、政治落后的半封建农业国家。1923年,在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许可下,里维拉将军在西班牙建立了军事独裁制度。由于遭到强烈抵制,国王阿方索十三世逃离西班牙,西班牙成立共和国。然而新生的共和势力一上台就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它们既没有在权力斗争中打败对手,也没有在社会改革中取得积极进展。

一年后,保守势力就开始在政治上进行反攻并逐渐掌握了政权。在德国和意大利的支持下,以弗朗西斯科•佛朗哥为首的武装叛乱迅速席卷西班牙全境。共和政府最终被佛朗哥推翻。佛朗哥上台之后,在西班牙境内实行法西斯统治,至此,法西斯势力完成了在欧洲大陆对法国的包围,德国和意大利于是可以腾出手来全力准备战争。

这张照片最早发表于1936年9月23日出版的法国杂志《视》,照片的全称是《忠诚的民兵在死亡的那一刻》。这张照片被认定拍摄于1936年9月5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被认为记录了西班牙内战时期保皇派伊利比亚自由意志青年联合会一位士兵之死。这名士兵后来被确认是无政府主义者费德里克·博雷利·加西亚。西班牙政府的档案馆保存了他在木里亚诺山牺牲的日期记录。

姑息就是作恶——1937

* * *

1938年/摄影师不详,IC Photo

由于经济发展迟缓,厌战情绪普遍存在,英、法两国在20世纪30年代后半叶对法西斯势力采取了一种姑息、纵容以及妥协的绥靖政策。英、法两国本来想通过绥靖政策避免战争爆发,但是从历史的结果看,绥靖政策是在无限制地为法西斯势力“开绿灯”。直到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

《慕尼黑协定》签署后不到半年,德国就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把侵略的目标转向波兰,英、法两国迫于舆论压力和国际局势,不得已要与苏联进行合作之时,他们的合作姿态仍然只是以敷衍的形式与苏联走了个过场。而斯大林早已意识到欧洲局势的严重性,苏联早早在苏波边境屯兵待战,同时积极与英、法联络并谋求合作。然而在明确英、法两国对真正的合作毫无诚意之后,苏联迅速中断与英、法的谈判,转而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对西方国家来说,慕尼黑会议的教训再明显不过了。你永远无法满足独裁者的胃口。绥靖政策无异于抱薪救火,只会助长德国的气焰。用美国海军部部长詹姆斯•福莱斯特的话来说:“绥靖政策就是赔本生意。”

照片为德国元首希特勒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签订著名的《慕尼黑协定》前夕握手。这是西方国家绥靖政策达到巅峰的一刻,但同时也将希特勒的威望和德国的侵略野心推向了顶峰。希特勒旁边是翻译保罗·施密特,英国大使内维尔·亨德森站在张伯伦身边。

该照片拍摄于1938年。但由于英、法对德国一直采取绥靖政策,让德国在1937年拟订了代号为“绿色方案”的侵捷计划,这最终造成了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签订。故而编者特意将照片安排在1937年这个年份。

膨胀的野心——1938

* * *

1938年/摄影师不详,IC Photo

1937年,希特勒与墨索里尼宣布成立罗马-柏林轴心,由于意大利将发展重心转移到了地中海殖民地,所以希特勒此时完全放下了包袱,对奥地利侵略蓄势待发。1938年3月,在希特勒的军事威胁下,奥地利政府在坚持了一个月后,与希特勒达成了合并协议。奥地利宣告灭亡,而德国则增加了700万人口,不仅经济实力大增,而且大大改善了德国整体的战略地位,这也让希特勒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他心目中德国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