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讲义》罗翔-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奥丁读书小站】(njdy668),首页回复书名,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这本书讲了什么?

1.“法律男神”罗翔教授为每一位普通读者写的刑法普及讲义。这位让900万年轻人沉迷刑法的教授,写了本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书。

刑法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不可分,家庭、校园、职场、人际关系、经济活动处处都有违法犯罪行为,相应地,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刑法。

2.罗翔让本来枯燥专业的刑法课变得“津津有味”,读者直呼上头,“根本停不下来”。刑法常识结合法理精神,兼具法律与人文的力量。

3.讲起某合作社主任的贪污案,罗翔老师也有可能会「推心置腹」一下:

1998年邓宝驹案,短短三年之内贪污2.3个亿,光二奶就包了8个,其中八奶小青就跟他好了一年,就拿了2000多万,你想一想平均一天得赚多少钱?一天得赚8、9万,这种赚钱速度大家想不想做他的二奶,你发自内心地问问自己想不想?是吧,我都想。

4.张三有时候是无法无天的法外狂徒,他抢过劫,杀过人,坐过牢,制过绿色毒品,喜欢看小姑娘洗澡……但他总是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比如,张三喜欢嫖娼,但他从来的风格就是嫖娼不给钱。他去的时候就想着不给钱,最后查明这哥们有20次嫖娼活动都没给钱。请问张三构不构成诈骗罪?

答案是不构成,虽然财产性利益受法律保护,但性交易是社会道德所不容忍的,所以这种利益不受法律保护。

5.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

他会一方面反复又反复地告诉学习者,永远不能法律学着学着就丢了人性,习惯以一种审判者的角度面对一切。

但他又会和每一个人提醒再提醒,法律是一种平衡的艺术,法律需要听从民众的声音,但是要超越民众的偏见。

你必须按照程序去追寻正义,而不是向往着内心的正义,因为往往是那些善良的愿望,把人们带入人间地狱。

6.本书为读者提供了相对完整的刑法学习体系,涵盖刑法演变、犯罪论、刑罚论,以及具体罪名的定罪量刑。全书通过分析真实刑法案件、张三的犯罪行为,激发读者用独立、睿智的法学思维去看待生活,提高法律感知能力。最后,每一位读者都能带着法学思维回归到工作、生活中去。

如果你是一位法律工作者,那这本书里蕴含的法学理念,和极具传播力的法律解释能力与普法水平,应该对你的法律认知会有一种全新升级。
如果你,不喜欢法律、也不觉得自己会犯法、看见哲学就头秃
别担心,有几百万人其实和你一样,可能只喜欢看各种像段子一样的“张三故事”,这本书里正巧案例满满当当。
但千万别担心只是想看故事,就浪费了这本书的价值。
罗翔老师的故事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即便你只想哈哈哈,但是哈哈哈哈完了之后,你还是会突然发现奇怪有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法律,本就是每个人普通人应该了解的最重要的事情,掌握它,就像是获得一具守护自己的坚盾,一柄维护利益的利剑。
真诚地希望你能够阅读这本书,带着法律的智慧回归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然后,和所有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人一起,做法治之光。

作者其人:

罗翔,湖南耒阳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经济刑法、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圆圈正义》等。

试读

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国外较常见的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一定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是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在社区中进行有针对性管理、教育和改造的工作,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制度发展的趋势。

肖申克的启示

“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这是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经典对白。在这部影片中,监禁刑的弊端暴露得淋漓尽致。

肖申克(Shawshank),一座阴森恐怖的监狱,无数犯人关押在这里。有人把这座监狱翻译成“鲨堡”,指出这座监狱的冷血和残酷。被诬杀妻的银行家安迪,花了近20年时间,用一把小小的铁锤,开凿出一个秘密通道,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钻过500多码的污水管道,终于获得自由。在电闪雷鸣中,满身污秽的安迪张开双臂,大口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沐浴着自由的甘霖,这种重获自由的激动让人为之动容。

影片令人思考,监狱本是通过剥夺自由来让人体会到自由的价值,而不是让人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但长期的监禁生活,却让人慢慢麻木,最终习惯了被奴役被剥夺的现状,残存在心中的自由之火渐次熄灭,于是监狱成了一座吞噬自由价值的“鲨鱼之堡”。

首先,监狱中体制化的生活,让犯人习惯奴役。肖申克里的瑞德说:“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

其次,监狱具有封闭性。高墙之内的封闭生活会让犯人与社会严重脱节,他们对社会的变化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即使出狱之后,也很难适应外在的环境。这些被释放的犯人,甚至希望重回监狱。就如影片中的老布(监狱的图书管理员),在监狱生活了50年,在耄耋之年被释放,当这位无依无靠的垂暮老者被投置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无法获得生存的希望。于是他想到了重新犯罪,以期重返多少有点“温暖”的肖申克,但奈何体力不支,最终他选择了死亡。

再次,监狱要求犯人绝对服从,而不能有任何个性。“监狱生活充满了一段又一段的例行公事”,犯人所要做的就是绝对服从监狱管理人员,耍个性,闹脾气,只会自讨苦吃。影片中的瑞德在假释之后,被分派到一个商店帮工,每次上厕所,都习惯性地向经理请示,最后经理对他说:“瑞,今后上厕所,你就自己去吧,不用向我汇报。”

最后,监狱还具有感染性,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和深度感染:因诈骗入狱,却从狱友那学到杀人的技巧,这叫交叉感染;入狱时是小偷,出来却由别的狱友调教成神偷,这是深度感染。年轻人托米来到肖申克,无意中透露杀死安迪妻子的真凶。托米曾因盗车在另外一个监狱服刑,出狱前几个月,一个叫埃尔默·布赖奇的新狱友,为了炫耀,他向托米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自己所有的风流韵事以及犯下的所有罪行,其中就包括杀害安迪的妻子。

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

监狱这些弊端使得矫正功能大打折扣,监狱生活泯灭了犯人为人的尊严,甚至有可能感染恶习,出狱之后,相当多的犯人因为无法真正融入社会,稍有不慎,他们又可能重新犯罪。这就像有人所说的:“将一个人数年之久关押在高度警戒的监狱里,告诉他每天睡觉、起床的时间和每日每分钟应做的事,然后再将其抛向街头并指望他成为一名模范公民,这是不可思议的!”[6]对此,刑法理论中有个非常形象的说法,叫做监狱之鸟(prison bird),出狱之后的犯人就像小鸟一样,在监狱这个鸟巢中反复出入。

当前,许多国家都意识到监禁刑的弊端,采取了更为开放、更为人道的行刑模式。2011年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八)》设立了社区矫正制度,也正是这种思潮的体现。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判处管制和缓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同时适用禁止令,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对于这些罪行不重的人,没有必要把他们放进监狱这个大染缸。

不少国家都采用了非监禁刑,让犯人在社会中,而不是在监狱中服刑。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一是“监放中心”,即有监有放,监放结合。该工作学习的时候工作学习,业余时间来监狱服刑,如果是女性犯人还有机会回家照顾家务。如“周末监禁”,平常正常上班,周末到监狱服刑;又如夜间监禁,白天上班,晚上坐牢;二是“狱外服刑”,比如家内服刑,要求犯人在家里服刑,不准随意外出,监管人员会定时通过电话、来访,或者要求犯人手戴着电子监控设备对其进行监督;三是“中间监狱”,也就是大型监狱和社会之间的“中途岛”。这主要是针对重刑犯人在快刑满释放之时,让他们有机会和社会接触,逐渐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中途岛的工作人员不仅组织犯人学习工作技能,还要积极帮助犯人寻找工作,以便他们出狱之后有固定的工作,以免重新犯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