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鉴赏辞典》(新一版)-pdf,txt,mobi,kindle,epub电子版书免费下载

由于链接总是被和谐,需要本书电子版的朋友关注公众号:【奥丁读书小站】(njdy668),首页回复书名或者数字3121, 自动弹出下载地址.

作者: 陈振鹏、章培恒

内容简介

诗文同源。古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枝绚丽奇葩,与古诗一样多姿多彩,源远流长。本社在中国诗歌鉴赏辞典系列问世后,推出《古文鉴赏辞典》,使诗文合璧,构成中国古典诗文鉴赏系列,以满足广大读者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需要。

古文,以文体论,有狭、广二义。狭义的古文,专指秦汉使用的散体文,后泛指以文言所写的散体文章;广义的古文,则指古代以文言所写的文章,包括以骈体写成的辞赋。本书所收古文,即以广义而言,包括历代散文、辞赋的名篇和代表作。

本书在已出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增加了清末民初名家名篇二十余篇,对附录《古文书目》做了大量的增订,并对全书的开本、装帧、版式、字体、字号进行重新设计,增配古文相关的书画作品四十幅,分上、下两册出版,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本书力图秉承先进的历史观点和科学的方法,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鉴赏、评价中古古文的辉煌成就,帮助读者了解其发展和流变,以科学的态度,汲取其中有益的养分。希冀这部《古文鉴赏辞典》还能为读者提供一种精审的选本和精到的注本。

试读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 (1) 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 (2) ,秦军氾南 (3) 。

佚之狐 (4) 言于郑伯 (5) 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6)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 (7) 之往来,共 (8) 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9)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10)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 (11) ,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 (12) 戍之,乃还。

子犯 (13) 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 (14) 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15) ;以乱易整,不武 (16) 。吾其还也。”亦去之。

本文写的是郑国在兵临城下的紧急气氛中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描绘了一位有勇有谋的外交家形象。

这件事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当时已取得霸主地位的晋国,联合西邻秦国去攻打东邻郑国。晋、秦两支大军驻扎的函陵和氾南,都是郑国的地方。

晋国为什么要来攻打郑国呢?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无礼于晋,指的是重耳流亡到郑国时,“郑文公亦不礼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当年,郑文公缺乏远见,没有理睬重耳。“贰于楚”,是指在晋楚城濮之战以前,“郑伯如楚致其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郑国准备派兵帮助楚国对晋作战,后来虽未参战,却因此得罪了晋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这对意欲扩张的霸主来说,可谓信手拈来的藉口。

两国军队同时入侵,郑国君臣惊恐之情可想而知。大夫佚之狐却胸有成竹,他给郑文公出主意说: 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军队一定退走。烛之武何许人也?他有什么妙法可以使秦退兵?不禁令人产生悬念。郑文公接受了这一建议。“辞曰”和“许之”是烛之武对郑文公请他出使说秦的态度。过程交代十分简略。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这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 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文公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自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文章到此,立即回到如何解围的问题上来。这一段,在重兵压境、国家危难的大背景下,粗线条勾勒出烛之武其人的形象,用笔简洁,并为下文作了必要的铺垫。